默认冷灰
24号文字
方正启体

第71节

作者:叶菱歌字数:3607更新时间:2023-04-21 00:43:11
  死在赶回凉州的路上,死于一支抹了毒的羽箭,死在……苏虞的背后。
  留下一块玉佩,和一盒还未来得及送回京的骨灰。那是卫戍的骨灰。如今捧骨灰的人也成了灰。
  苏虞看着手心里光泽温润的玉佩,竟认不出这到底是她的那一块还是卫霄的那一块。她想起她少时偷偷拜托玉器师傅雕了块玉佩出来,拿去送给卫霄。
  卫霄收下了,转眼又送过来一块几乎一模一样的,只是玉质不太相同。
  她问起来,他答是照着模子让玉器师傅雕了块一模一样的,拼做一对。
  苏虞彼时欢喜极了,日日将之戴在身上。后来大梦一场,醒来后便把玉佩还给卫霄了。
  眼下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她手里。她竟已记不起这块到底是他的还是她的。
  苏虞握紧手,玉佩的棱角扎进她的手心,她却毫无知觉。
  忽然有人把她的手一点点掰开,把玉佩拿了出来。苏虞一怔,掌心空空,心里也空落落的,她抬头去看。
  秦汜把那玉佩收起来,道:“便先交由我保管罢,等回京了再还给你。瞧着它哭是个什么道理?”
  苏虞闻言,抬手摸了摸脸颊,湿润一片,这才惊觉自己竟流了泪。
  苏虞怔住。
  秦汜叹口气,道:“你再这样,孤便要吃醋了。”
  苏虞嘴一瘪,道:“他都死了,你还吃什么醋。”
  秦汜抬手帮她擦了擦眼泪,道:“就是因为他死了,偏偏还是我命他去护送你离开的,这债还不上了,才难办。”
  他不过在是权衡之后选择应下卫霄的自请,他不喜卫霄,但无法否认卫霄是当时那批人中武艺最强的了。
  不料竟成眼下这般局势。若非是卫霄挡在了苏虞背后……那么中毒箭的便是苏虞了。
  秦汜心里很不是滋味儿,正胡乱想着,忽觉肩头一重。
  苏虞歪着脑袋,轻轻靠在他的肩上。
  秦汜低头看她,她却目视着前方的虚空之处。
  半晌,听她轻声道:“拈酸吃醋的小女儿家做派就不像王爷了。王爷且放心,我难过一阵子就好了。要我转眼便忘了这个人当没发生过,也未免太凉薄了些。”
  秦汜轻“嗯”了一声,抬手拢住她另一侧的肩头,轻轻拍了拍。
  二人在屋内静坐,忽然有人叩门,苏虞支起脑袋,秦汜道了声“进”。
  接着便见一小厮进来传话:“刘大人请王爷王妃入正厅,有客人来访,指明要见您两位。”
  秦汜有些不耐地摆手,道:“不见!”
  苏虞坐着未动也未开口。
  那小厮有些为难,又赶忙添了句:“似乎是带着粮草来的。”
  秦汜和苏虞皆是一顿。
  那夜营帐中失火,最开始着火的便是粮草,烧得一干二净,片谷不剩。突厥打的便是烧断大梁大军后方补给的主意。
  将士们吃不饱喝不足哪来的力气挥刀和敌人拼命?
  原打算抽调凉州库粮,却不曾想凉州已是自顾不暇。城中流民过多,秩序混乱,凉州刺史刘民吉遂开仓放粮,在城门口施粥,眼下库中已只剩下寥寥几粒谷粒了。如今又正冬日里,秋时的收成不太好,委实再无多的粮食了。
  募集城中富人捐粮,响应者寥寥,无一不是捂紧了荷包,把粮屯起来。
  这一出后,苏虞急得不知该如何是好,京城倒是粮仓丰富,然远水解不了近渴。
  眼下这位是要捐粮吗?为何指名道姓要见她和秦汜?
  二人对视一眼,秦汜便转头对那传话的小厮道:“片刻便来。”
  小厮恭敬地颔首退了出去。
  随后,夫妻二人起身,往正厅去。
  ……
  到了正厅中,苏虞才恍惚意识到那人压根儿不是要见晋王晋王妃,分明是想见她苏虞。
  自她走进这厅中,那人的视线就未从她身上离开过,却又不讨人厌,很友善的目光。
  苏虞抬眸去看那人:是个约莫四、五十岁的中年男子,瞧着个子不太高,却很是壮实。
  五官瞧着有些熟悉。
  第91章 将心不老
  苏虞面上浅笑, 心里却在纳闷她到底是在哪里见过此人。
  着锦衣戴玉扳指,却半点不像是铜臭商人, 反而眉眼英气, 盯着那双眼细看甚至能瞧出其隐带肃杀之气。
  那份肃杀之气, 苏虞只在父亲眼里见过。那是在战场上手刃敌军、殊死搏斗时, 在血河尸堆里沾染上的。
  苏虞眉头轻挑,似乎记起这雪中送炭人的身份来了。正欲开口, 却被旁的人抢了先――
  “阁下, 乃是当年隐退而去的宋大将军宋戟吧?”
  苏虞抬眼去看,未料到说话之人竟是太子秦洋。他坐在厅中一侧不怎么打眼的位子上,开口说话时正端着杯茶悠哉悠哉地品,语气也是漫不经心。
  太子自被俘后仓皇逃出, 便先行来这凉州府养伤了。她和秦汜住进府里这几日,太子便一直以养伤为由闭门不出,眼下她还是第一次瞧见他。
  这般瞧着,哪儿受了什么伤?被俘入敌营走了一遭, 还未能长教训吗?若不是他擅自出逃,父亲和秦汜岂会中了埋伏?
  受伤的是她的夫君和父亲, 太子额角擦破点皮还要假模假样地闭门修养半月。
  令人不齿。
  皇后赵氏被打入冷宫的消息还未传到这边吗?太子此番回京只怕是储君之位不保。瞧他眼下仍在悠哉悠哉喝着茶,一副气定神闲的样子。
  苏虞移开视线。
  太子话落,那送粮人站起身来行了一礼,道:“太子殿下好眼力, 正是宋某。”
  宋戟宋将军, 乃是当年嘉元帝揭竿起义时的麾下五大将之一, 与赵、徐、卫、苏齐名。嘉元帝登基后,赵、卫、苏三姓皆封爵食邑,徐大将军徐凛身死,而宋大将军宋戟则是挥挥衣袖,退隐而去。
  苏遒同宋戟私交甚好,宋戟退隐后却也无甚联系了,只偶尔感慨宋戟才是他们五人中多智之人。苏虞幼时跟在父亲身后,也是见过他的,未想到他退隐江湖竟去从商去了。眼下他送来粮草无疑是雪中送炭。
  太子轻笑一声:“宋将军风采不减当年啊。”
  宋戟道:“哪里,老了老了。太子殿下都已能独当一面了,我们这些老家伙哪还有什么风采?”
  太子闻言,皮笑肉不笑。
  苏虞险些笑出声。宋戟真的不是在嘲讽太子吗?
  宋戟叹了口气,自顾自道:“我来凉州前,路过京城去看了魏国公,那家伙也老了啊,头发都白了。”
  太子这下是彻底笑不出了。他母家赵家近来在京中被打压得厉害,魏国公想不白头发都难。
  太子面上的风轻云淡都是装出来的,心里越是慌,越是不知下一步该如何走,面上越是要泰然自若,半点不显山不露水。
  太子端起茶杯抿了一口茶,道:“将军宝刀未老。”
  宋戟拱手道:“承蒙太子殿下高看。”
  他话音刚落,苏虞同秦汜一起上前几步,她笑吟吟道:“宋伯伯好。”
  宋戟眯着眼“哎”了声,“小丫头片子记起我来了?”他说着又抬眼睨了眼苏虞身旁的秦汜,感慨道,“都嫁人喽。”
  言罢,他对着秦汜拱了拱手。
  秦汜虚虚回了一礼,道:“敢问宋将军此行来带了多少石粮草?”
  宋戟略一沉吟,道:“约莫二十万石。”
  秦汜大喜:“足矣,多谢将军。”
  “将军之谓不敢当。不知某可否能随行护送粮草入营?”宋戟问。
  秦汜答:“自无不妥。”
  ***
  秦汜回凉州,一是为了养伤,且苏虞也在凉州,二便是为了筹粮。眼下伤也养得差不多了,粮食也筹到了,依着他看自是要回营中的。不过刘旭领着来和谈的几个朝廷官员早已先行回京了。
  秦汜和宋戟商量着二人一同,准备当夜便将粮草填入军中粮仓,又转头叮嘱苏虞留在凉州。黄昏时分正欲出城之时,忽收到京城里张太后的急诏――
  着令太子和晋王二人立即回京。
  秦汜只好先派人同宋戟一起护送粮草。苏虞和秦汜一同将之送至城门口,宋戟换了身衣裳,腰间配了把剑。
  苏虞打量他片刻,忽然明白他此行并非只为做那雪中送炭人,还为做那炭本身。将军义气不是卸下盔甲就能消磨得掉的。
  如此以来,有宋戟相助,此战胜算又多了几分。
  过城门时,宋戟忽然转头问苏虞:“听闻卫家那小子死了?”
  苏虞闷闷地“嗯”了一声。
  宋戟轻叹一声:“当初卫戍那厮把那小子当眼珠子疼……”眼下却皆别于人世。
  苏虞和秦汜各自垂着眼,无人应声。
  出了城门,宋戟摆了摆手道:“送到这里便是,你夫妻二人赶紧回京去吧。”
  他说着翻身上马,又回头瞧了眼苏虞,道:“你这丫头还是自个儿偷跑出来的,胆儿肥呀。且放心吧,只管把你夫君看好了,你父亲有宋伯伯看着。”他言罢,便回过头御马启程。
  苏虞赶忙在后头扬声应了一声。
  黄昏铺洒了一地,金子似的晃人的眼。前方马背上渐行渐远的背影,隔着这么远瞧,依旧能瞧得出将军的气魄来。
  就像他有一颗将军的心,即便早已脱了盔甲,卸了名头,危难之时一柄剑一匹马冲进沙场,他仍旧还是当年那个威名赫赫的将军。
  纵或许廉颇老矣,然将心不老。
  ***
  送走宋戟后,二人回到城中,收拾东西准备次日一早启程回京。
  太后急诏,言语间不容不遵。
  苏虞有些不解。
  莫不是京中突发何变故了?可秦汜这边似乎也未得到消息,什么消息能封锁而躲过秦汜百密无一疏的眼线?又是何变故,非得急召太子和晋王回京?
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